新視界
2025年04月
探訪與牧養
潘孝齊
田尾教會一個很重要的事工就是探訪,牧師師母他們非常勤於探訪,也很樂於在探訪之中建立關係,我在旁邊也有許多美好的學習。
鄭牧師最愛講的一句話就是「從茶經到查經」,鄉下人很愛喝茶,也很喜歡聚在一起喝茶。很多時候就是藉由喝茶,跟著這些福音朋友談天說地,然後再抓住機會,把福音代入到對話的當中,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聽見福音,也把福音的種子撒在他們的心中。牧師也坦承,只有一次的探訪是沒有用的,就是要一次一次再一次,一個人要信主,可能要十幾次以上的關心、探訪、撒種。如同剝洋蔥一樣,每談一次就剝一層,慢慢的就會越談越進入核心,然後才能夠直搗黃龍,得著這個生命。另外我自己在探訪福音朋友的經驗中,也感覺很多時候這是生命與生命的撞擊,也就是我們要先聽,聽聽對方的故事,每一個人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。我們聽完之後,自然而然就換對方來聽我們說,這個時候我們就能夠把見證傳講出來。所以我很喜歡聽故事,聽聽對方人生一些重要的階段或是特別的經歷;有的時候在這些內容之中,會有一些可以切入的地方,適時的導入我們的生命見證,或是福音的元素,有的時候連對方都能贊同我們所說的,畢竟這是從他的故事中發掘出來的。
畢德生也談到故事的重要,在天國的牧養學第二章中,畢老特別談到路得記是一卷編織救恩故事的牧養工作。在路得記這樣的短篇故事中,探索著神與我以及鄰人意志之間的相互作用,透過這些市井小民,彰顯出神的旨意是如何在這受限的環境中被成就。[1]在這些短篇故事中,包含了人的名字、掙扎、罪惡和失望,但我們在這當中也可以看見神的作為、神的眷顧,以及神的救恩。[2]也因此我們要學習以聆聽來牧養,不管是在輔導或是探訪中,「根據這兩種情境下的對話所帶出來的日常生活素材,建構出簡短的救恩故事」。[3]當我看見畢老所寫的這個段落,不禁感到心有戚戚焉,因為牧者要學習的第一步是聆聽,再來就是要學習說故事,而這樣的故事有聖經中的救恩故事,更有我們彼此之間的救恩故事。這樣的對象可能是福音朋友,也可能是我們的會友、同工。
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禱告,鄭牧師常常提醒我,要去探訪前就是要不斷的為對方提名禱告,求神軟化他的心,讓我們說出合宜的話。另外如果我們每一次的探訪都以禱告做結束,我們把彼此的需要帶到神的面前,也求神的能力介入我們的生活,讓我們的生命能夠被神來掌管。也讓我們一起來高舉主的名,願主的名得著榮耀。
(作者現為傳道人)
[1] 畢德生,《天國的牧養學》,林永發、魏韻純譯(校園,2023),93。
[2] 同上,94。
[3] 同上,1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