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福事工
2025年10月
雙語營會心得
陳恆祈
三年前,我跟著成大團契的包梯第一次參加雙語營,至今參加了四年,擔任了兩次營長、兩次總務,去過東石/朴子、鹿草兩個工作區,這兩個地方讓我看到不一樣的景況。朴子繁榮、生活機能方便,學生家境狀況落差大,不少學生有的資源跟都市沒差多少,在課後這些孩子有的要補習,有的活在遊戲的世界,彼此唯一的交集可能只有學校,科技冷漠程度跟城市無異。鹿草則是孩子分散在不同的村落,學校有校車接送,教會跟學校很近、關係也良好,學生見到師母、進到教會來都不會感到陌生,晚上結束活動還能看到孩子來教會找我們。
2023年時,我擔任總務,這是第一次接任梯隊核工,我覺得總務這個位子還是挺適合我的,我很樂意做幕後的服事,服事這些實際去帶孩子、跟孩子接觸的同工。然而這次的經驗讓我對雙語營這個服事有一些失望,在每日來回東石跟朴子的路上,我會花一些時間跟國外隊伍聊天,我很好奇他們為什麼來參加鄉福,得到的答案卻是:教會派我來、我老婆叫我來。我發覺他們沒有一位是想來服事的,至少領導者都不是,對他們來說這只是工作而已,只是為了順服教會而已,這讓我感受到疲憊、失望甚至憤怒,以致於在隔年牧師找我當營長時,特地說了我希望在沒有國外隊伍的梯隊當中。
2024年擔任鹿草國中梯營長及東石國中梯總務,初次參加個別梯就擔任營長,讓我在許多方面沒有適應,仍舊用著包梯的思維在帶,但感謝主的是個別梯的同工都很熱情,有什麼需要就都很願意服事,像是我們需要人在跟進聚會講見證、帶手作,都不需要一個一個去拜託就有人舉手答應了,這在我們團契裡幾乎看不到,也改變了我前一年對雙語營的看法。
而今年在東石國中梯擔任營長,感謝神我們有七個學生讓我們去家訪,其中一組的同工更是在三天內連續去了四家家訪(因為剛好都是他們小組的學生),這些同工回來分享說,有些的爸爸媽媽雖然沒信主,但他們樂意甚至樂見他們的小孩進到教會,有的是因為較開明而尊重孩子的選擇,有一家則說:教會的孩子品格比廟會的孩子好,所以他們更願意讓小孩進到教會。我看到在科技發展及教育普及下,傳統信仰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根深蒂固了,或許我們將有更多的機會,改變當地的孩子們。
(暑假雙語營東石梯營長,就讀成功大學心理系四年級)
